Monday, March 1, 2010

2nd Sunday of Lent (C)



在大博爾山上,天主的光耀從耶穌身上展現出來,耶穌改變了容貌。跟隨耶穌的三位宗徒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完全為這光的美麗與閃耀所折服。這不是一件平常的事,它給我們啟示了一條重要真理:耶穌是天主,衪將內在於祂的神性光明展示出來了。

實際上,我們也有內在於我們的神性光明,因為我們是天主按照祂的肖像造成的。因此,我們也會有改變容貌的時候。凡高說過,“最貧窮的樵夫和礦工也會有充滿激情與靈感的時刻,使他們覺到永恒的家鄉離他們並不遙遠”。

一個住在都柏林收容所的窮人講了一個故事。一天,他獨自走在都柏林的一條大街上。突然,他發現自己在一座教堂的外面。後來又莫名其妙地發現自己在聖堂裡面,他也記不清自己是否作過任何祈禱。但是,他的心靈感到充滿了光明。他不再感到沮喪,一下子覺得內心異常平安。他覺得離天主近了,被天主愛著。

這個經驗似乎持續了一段時間,但他卻覺得只有幾分鍾。他說,為了那短暫的時刻,即使要陪上他整個的生命,他也無怨無悔。這個經驗讓他覺得非常奇妙,因為他知道,他根本就沒有作任何事情使他有資格擁有如此際遇。這完全是天主白白恩賜給他的禮物。在那短短的時間內,他嘗到了光榮的滋味。

儘管如此,當這一切結束之後,他發現自己還在大街上,漫無目的的走著。該經驗的效果慢慢淡化了。後來,他又多次回到那個教堂,卻怎麼也找不回當時那種經驗與感受。

這個無家可歸的人想抓住這個經驗不放。他想回到過去,而不是走向未來。實際上,他應該利用那個經驗去照亮生命中的黑暗,帶著希望,懷著鼓勵,大步向前。

伯多祿也犯了同樣的錯誤。他想呆在那座山上,永遠活在那奇妙的恩典中。他再也不想重回日常的繁雜瑣事,而永遠停留在那一瞬間的美好。但是耶穌要求他下山去面對未來。那個奇妙的經驗並不是要讓他逃離前面的困苦艱難,而是幫助他去面對。光明的時刻是為了幫助他去戰勝黑暗的時刻。

很明顯,那天的奇妙經驗一直伴隨著伯多祿,燭照著他的人生,因為很多年以後他寫道:“在那座山上,我們是祂光榮的目擊證人……,一個聲音來到祂身上,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我們也會經驗到那種極為稀少的光明與歡樂的時刻。在信仰中,我們正走向預許之地,在祂的愛中,天主允許我們在旅途中就預嘗未來的美好。但這一切都是為了給我們力量以應對塵世的俗務,促使我們能夠扛起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十字架。這種時刻是天主特別恩賜給我們的,它是將普通的事物加上從未有過的光耀,以激勵我們繼續向前。

祈禱和宗教並不是幫我們逃離生活中的困難與挑戰,而是幫我們更好地去面對,使我們能夠擁抱生命中的歡笑與眼淚,成功與失敗。

Fr. Baiyi Gong (Peter)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