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article below has its original source in simplified Chinese.
論祈禱方式---聖經誦讀 Lectio divina
作者:柳偉賓修士
前言
祈禱乃靈修之根本,一個會祈禱的人他的靈修也一定很好,同樣地,一個靈修不好的人肯定不是一個祈禱的人。祈禱對一名基督徒是相當重要的。在福音中記載著耶穌常獨自一人去曠野裡去祈禱,在祈禱中獲取力量去完成天主的旨意,我們做他門徒跟隨他的人也應常常祈禱。 但現在的基督徒尤其是青年基督徒對祈禱越來越沒有興趣,認為祈禱不過只是念經而已,其實不然,祈禱是加深我們與天主之間的關係的一條紐帶,藉著祈禱我們與主交談,從主那裡領受一切屬天的祝福和生活的動力。
祈禱不僅是念經,祈禱不僅僅是在閒暇時間可以做,在生活中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做。 祈禱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不過任何一種祈禱只要適合我們自身就好,因為我們的目的是為加深與天主與人與萬物的關係。 本文旨在介紹祈禱中的一種祈禱方式:聖經誦讀( Lectio divina ),任何祈禱方式不是一次而永久的,需要長期鍛煉、摸索、細心體會方有驚人效果。
一、聖經誦讀
提起聖經誦讀有人不免會問,不就是念聖經嗎? 其實沒有這麼簡單聖經誦讀和一般的讀經或讀聖書不同:一般的讀經或讀聖書有選擇自己喜歡的章節,或從中尋取安慰,但用聖經做聖經誦讀時我們並不知道天主要告訴我們什麼,我們只是以信德的精神來做,是無條件的。並且這個服從需要長期練習,而沒有很顯著的進展和改變。在練習時我們需要把自己的整個生活託付於天主手中,讓聖神帶領我們,不管聖經中的句子是安慰或具有挑戰性或指出我們的弱點與不足,都應順從。
“聖言是天主召喚我們的媒介,他借聖言召喚我們做他的門徒,這種召喚不是一種高深的知識,而是配合我們當時的心態。” [1] 聖經誦讀的目的是幫助我們與天主的召喚相遇,使我們與天主成為朋友,去邁向成全。 在做聖經誦讀時,我們要時刻準備好願意接受改變,這樣我們的行為才能更接近基督信仰的核心——愛。[2] 在做祈禱時,我們應全心的投入,惡魔的這種投入不是為達到某種目的,而是為獲得某種效果,只是單純地向天主開放,全身心地投入祈禱而已。
二、聖經誦讀的步驟
聖經誦讀的拉丁術語為 Lectio divina ,傳統的步驟有四個:誦讀( Lectio )、默想( Meditatio )、祈禱( Oratio )、默觀( Contemplatio ),近日又有人在這四個步驟的基礎上加上第五個步驟即同情( Compassio )。 本段將按順序介紹此每個步驟。
1 、誦讀( Lectio )
“ Lectio 是讀,而且是讀出聲音來” [3] 這是聖經誦讀的第一步。聖經是天主的聖言,當人去讀天主的聖言時,是基督親自向我們說話,因此,聆聽相當重要,我們要以門徒的心的去聆聽老師對我們說話,正如聖經所載“看,我要誘導她,領她到曠野里和她談心”。 (歐 2 : 16 )和他心與心的交談,所以我們要用「心」來聆聽。在路加福音 10 : 38 — 42 講述瑪爾大和瑪利亞的故事,當瑪爾大在操心忙碌為招待耶穌時,瑪利亞正在靜心聆聽耶穌的教導。 我們有時也往往像瑪爾大一樣為了很多事而掛慮,反而最重要的事被我們忽略了,所以我們也應像瑪利亞一樣在忙碌中抽出時間來靜聽耶穌的話。因此“讀經的「誦讀」更好解作「聆聽」,表示與主會晤,聽他說話”。 [4]
2 、默想( Meditatio )
“ Meditatio 是反省、思索或默想”。[5] 但不是今日西方靈修所注重的思考或推理的方式,而不斷重複聖經,其主要目的是要把這些聖經的含義深入至我們的生活中,並運用於生活中。 不斷地重複聖經就是把我們頭腦中所知道的東西轉化為我們心靈上精神食糧,用我們心靈的口去接受來自天主的話語,正如在路加福音耶穌聖誕的牧童朝拜了小聖嬰離去後“瑪利亞卻把這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反复思想”。 (路 2 : 19 )默想聖經的目的是從中了解發現聖經的精神意義,並看這種意義和我們自身的關係並儘力去效法。
3 、祈禱( Oratio )
“ Oratio 是祈禱,由默想進入祈禱的一種很自然的現象” [6] 祈禱是對自己聆聽天主聖言的一種回應,真正的祈禱還是由天主主動引發的,這就指明了讀經與祈禱間的密切關係。交談是一種雙重的交往,不但要聽還要說。讀經是聆聽天主說話,祈禱是我們聆聽天主的話後對天主的一種回應。
“讀經與祈禱一起構成與天主談話的兩個不同時刻,將這兩個時刻連貫起來的是天主的聖言” [7] 讀經時我們聆聽天主的聖言,透過默想反复思索和吸收天主的聖言,然後在祈禱時把這消化了的天主聖言向天主回應,完成這個與主交談的過程。 因此不論讀經或祈禱時,天主聖言都是這對話的焦點及主要內容。
4 、默觀( Contemplatio )
“ Contemplatio 是默觀,在天主內用愛觀看或休息” [8]
誦讀聖經時的傾心靜聽,默想時對聖言的反复思索,以及祈禱時將這一切都呈現在天主台前,這一系列的過程都會自然地帶領他們到達默觀的境界,靜止在天主的聖愛內,去體驗天主的大愛,沉浸在愛中。“默觀指一種簡化或單純的凝視,由眾多的思想趨向一個思想,到達無念的境界;由繁多的說話變成一句話或無言的靜默”。 [9] 在靜默當中,用發自內心的愛去靜靜地觀看天主,並在天主用休息。
5 、同情( Compassio )
聖經誦讀的第五個步驟為最近人們所提出的,有人建議加上「行動」,因為不管讀經、默想、祈禱、默觀等都應結出仁愛的果實,都要付諸於「行動」。也有人提議加上「傳授」作為第五部分,目的是要人們把讀經默想的心得也「傳授」給他人,“多默基廷院長提出以「同情」作為聖經誦讀的第五個步驟”。 [10] 黃克鑣神父也認為以「同情」作為第五個步驟非常適當,所以本文就以「同情」作為聖經誦讀的第五個步驟。
黃克鑣神父認為“默觀是一種「一體的經驗」,默觀者從主體與客體間的對話方式漸漸進入「一體範疇」”。 [11] 達到了你在我內,我在你內的這種「你——我」之間合而為一的一體範疇。 就好像默觀者被天主愛的氣息所包圍著,他生活在天主的愛的氛圍裡,一呼一吸都能體驗到天主充滿著整個的我,使我們與天主融為一體,正如聖保祿說的“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 (迦 2 : 20 )同時感到天主、我、人類、世界,萬事萬物一起組成基督身體,所有事物都是基督身體的一部分,由此產生「仁人愛物」的心態便是「同情」的要旨,亦是默觀的自然流露。(同上 89 頁)這同情亦通過行動和傳授成為具體表現。
三、聖經誦讀的方式
舉行聖經誦讀的方式不外乎兩種:(一)團體的聖經誦讀,(二)個人的聖經誦讀
(一)團體的聖經誦讀
團體的聖經誦讀大致可分五部分。
1、 禮儀:舉行團體的聖經誦讀應有禮儀來幫助大家進入其中,禮儀可由大家決定,因為此種祈禱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大家放下一切而開始祈禱。
2、 讀聖經:讀經方式有多種多樣,最常用的則有兩種
- 整段念:首先全部念一遍,然後再分段念,段與段之間停片刻對大家有所幫助。
- 分句念:按節念,大家輪流,每人念一節,可以按順序念或誰想念哪句就接下去,節與節之間停片刻。
3、 讀經完畢給大家時間和空間來做反省,對所讀經句作一回應,可給經句作出簡單的解釋,切記這種解釋不是討論。另一種回應是祈禱的果實,是聖經誦讀祈禱團體自己發展出來的,在得到共識後去實行。
4、 團體的回應:在最後留出一些時間做團體的信仰分享。
5、 結束祈禱
(二)個人的聖經誦讀
1 、準備工作:有時也可稱為“緩衝區”,因為是一個人從工作、運動到祈禱之間的一個緩衝收斂心神,其主要目的是使自己放鬆,祈禱時能專心,所以準備工作是很重要的。
2 、禮儀:從禮儀開始表示對祈禱的重視,再加上有特定的時間和地點更顯示出其重要性。選擇地點也是相當重要的,應把祈禱之地與日常生活及工作地點分開,使二者不相混淆,並把祈禱地點稍加佈置即可。讀經時的姿勢也是相當重要的,不論何種姿勢要始終保持體內血液循環流暢,頭腦情形,這是為培養氣氛為能更好的進入祈禱。
3 、口誦 : 竟問個人做聖經誦讀時,應將經文念出聲來,以眼看、以口讀、以耳聽加深印象,漫漫地念,體味其中深意,出聲誦讀還可幫助我們集中心神減少分心,並且 通過聲音使我們更好地記憶,藉自己的聲音把所讀經文深深印入我們的腦海,讓其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並在生活中表達出來。
4 、回應的祈禱:祈禱並不容易,是需要幫助的,用聖經內天主的聖言來與天主交談就容易了。例如在路加福音 18 : 9 — 14 中法利塞人和稅利祈禱的比喻中,那個稅利向天主所做的禱詞“天主,可憐我罪人吧!”我們可以一邊唸一邊看天主所願啟示的是什麼,然後從中獲取力量。 我們由聖經進入祈禱,再由祈禱了解所讀的,這是相輔相成的。不要急於進入祈禱,應給予時間,讓所讀的這些經文、祈禱及所獲的思想深入心坎內而紮根。
5 、反复思索:每念一段經文,要慢慢讀,不斷地重複多次,讓聖經的話語深入我們心內。聖經中的每句話都具有天主的力量,都可改變我們的一生,我們要隨著聖神的推動而繼續,在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同一奧跡,體驗並深入。
6 、收集:將所獲得的關於祈禱的體驗收集在我們的記憶庫裡,有的需要在組合後再收藏,有時也可用卡片或筆記本將所獲得的記錄下來備用,這些都可隨時取出誦念或幫助他人。
7 、結束禮儀:與開始時的禮儀無二,簡單而隆重,結束禱文可自編,但應包含:向天主祈求,以及所祈求的內容並賦結語。 [12]
結論
以上我們對聖經誦讀做了簡單介紹,談了此種祈禱的步驟及方式,只要我們按此步驟或方式去做,只要努力練習,堅持不懈,不論是個人或團體一起練習,對我們都是有很大神益的。 對於我們修道人祈禱更是必不可少的,惟有祈禱才能使我們對基督有信心和對人群有愛心,惟有祈禱才能使我們的聖召堅定,使我們與天主之間有更親密的關係,使我們更能清楚地聆聽天主的聲音,更能留意天主在我們生命中的運作,使我們在天主的愛內劃向心靈深處,在心靈深處找到平安。
——————————————————————————
參考書目:
Michael Casey 講述《傾心靜聽》本篤會修女譯
黃克鑣著《心靈流溢——禮儀以外的祈禱》天主教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辦事處出版 2000 年 2 月
肖先文神父講授“祈禱與生活”課堂資料《傾心靜聽》
——————————————————————————
[1] Michael Casey 講述《傾心靜聽》 本篤會修女譯 16 頁
[2] Michael Casey 講述《傾心靜聽》 20 頁
[3] Michael Casey 講述《傾心靜聽》 59 頁
[4] 黃克鑣著《心靈流溢——禮儀以外的祈禱》天主教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辦事處出版 2000 年 2 月初版 75 頁
[5] 肖神父講授“祈禱與生活”課堂資料《傾心靜聽》
[6] 參見 Michael Casey 講述《傾心靜聽》》 59 頁
[7] 《心靈流溢——禮儀以外的祈禱》 81 頁
[8] 肖先文神父講授“祈禱與生活”課堂資料《傾心靜聽》
[9]《心靈流溢——禮儀以外的祈禱》 83 頁
[10]《心靈流溢——禮儀以外的祈禱》 88 頁
[11]《心靈流溢——禮儀以外的祈禱》 88 頁
[12] 參見 Michael Casey 講述《傾心靜聽》 65 —— 72 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